新笔趣阁 > > 明末之成王败寇 >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玉蜀黍

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玉蜀黍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况严琦的侄子不到三十岁,可看上去就像一个小老头,脸色发白,头发蓬乱,佝偻着身体,脸上倒是有些虚胖,可以看出是浮肿,这是明显饥饿的症状。

    吴帆徽没有说话,拉起了其显得单薄的裤子,用手指在腿上掐了一下,一个大大的窝坑出现,好半天都没有消褪。

    吴帆徽的这个动作,况严琦、陈明惠和叶开儇看在眼里,都没有开口说话。

    “靖飞,去端些麦饼、小米粥和肉食来,不要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身体虚弱之人需要吃饱,但不能够吃撑,否则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看着况严琦的侄子狼吞虎咽,吴帆徽没有开口,这个时候劝人家慢些吃,慢嚼细咽,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滋味,谁饿了都是狼吞虎咽。

    “说说桃花镇究竟是什么情况,如实说,不要有什么担心的,这里不是官府。”

    “是,老爷,桃花镇剩下的人不到三百了。。。”

    吴帆徽的脸色再次变化,堂堂的一个镇子,也算是人口集中的地方,居然不到三百人,看来自己预计米脂县尚接近万余人,怕都是夸大了,按照这样的算法和现实,整个的米脂县,剩下的人口怕是不足五千人了。

    况严琦的侄子没有什么文化,说话也是结结巴巴,大概是紧张,顺序颠倒、前言不搭后语,想说的说不清楚,不想说的废话一大篇,想要听懂很困难。

    吴帆徽觉得,这样耗费时间也不行,于是他开口询问了。

    “镇子里不足三百人,这个数字你是怎么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“老爷,是村里的耆老说的,耆老也饿的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田地里的收成如何。”

    “几乎就没有收到什么,种的冬小麦,没、没有多少发芽的,春、春小麦也没有发芽,哦,有些发、发芽了,都被吃了。”

    “除了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,就没有种植其他的农作物。”

    “没、哦,有,春季的时候,种了那个什么、什么玉什么的,小的记不住名字,可也、也是一样,发芽就被全部吃了。”

    吴帆徽看向了况严琦。

    况严琦连忙开口了。

    “春季种植了玉蜀黍,不过等不到收成,苗子出来就全部拔掉吃了,再说这玉蜀黍,也是前些年才传来的,也出不来多少的粮食,种植的庄户人家很少。。。”

    况严琦还没有说完,吴帆徽已经呆住了,他万万没有想到,米脂县居然还有人种植玉米,要说他穿越两年多的时间了,从来都没有见到。

    玉米又称为玉蜀黍,几百年之后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当然几百年之后的玉米,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脱毒,产量已经很高。

    吴帆徽隐隐记得,在某本书上面看见过有关玉米的资料,应该是明朝中后期从美洲传入的,玉蜀黍为美洲主要的粮食作物,不过有明一朝,玉米的种植几乎没有铺开和推广开,也没有谁知道玉米的重要,加之北方人习惯吃小米和面粉,不是很习惯玉米的味道,这可能也是没有大规模铺开的原因。

    一直到清朝,玉米的种植才真正大规模的铺开。

    北方玉米种植的季节在农历三月,谷雨前后,也就是冬小麦收获之后,种植的时间比春小麦稍微晚一些,不过玉米的产量比小麦要高太多了。

    就算是尚未进化和脱毒的玉米,悉心种植,产出来的玉米也是能够救活好多人的。

    而且吴帆徽也知道一些玉米种植的技术,他相信这些技术能够适当的提高产量。

    米脂县春小麦每亩能够有一石左右的收成,也就是两百斤左右,就算是丰收,冬小麦能够达到一百五十斤,就是阿弥托福,但玉米的产量绝不止如此,就算是玉米的产量不高,只要很好的种植,广泛的推开,那也是能够部分的解决燃眉之急的。

    “况先生,可知道这玉蜀黍的种子,什么地方能够找到。”

    “村镇是找不到了,留不下来,不过到延安府城还是能够找到的,这玉蜀黍种植的庄户人家很少,都习惯种小麦和小米了。”

    “况先生可知道种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况严琦看着吴帆徽,感觉到很是奇怪,这些农耕的事宜,他一个读书人怎么可能知晓,再说吴帆徽为何如此关心玉蜀黍。

    “况先生,告诉桃花镇的庄户人家,全部到马鞍山村,别的我不敢说,至少不会饿死,不过先生要告诉所有人,到马鞍山村是要种地的,要劳作的,好吃懒做、好逸恶劳之人,马鞍山村是不会收留的,那样的人不管是饿死还是沦落为流民,我都不会可怜。”

    况严琦激动的给吴帆徽稽首行礼,他的侄子则是扑通跪下了。

    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目瞪口呆,看着这一切,他们没有想到,吴帆徽如此之快就做决定了,这可是三百多人,需要巨大的开销。

    吴帆徽的神色很是坚毅,不过眼神没有看向任何人,显然是在思索什么。

    腊月二十五一大早,李勇和戴能祥等人就来到了县城。

    “少爷,属下和戴能祥等人算过了,所有的护院都不参与农耕事宜,马鞍山村还能够容纳两百人左右,不过需要购买不少的粮食。。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多说了,年前有大约三百人来到马鞍山村,必须全部接纳,你们去想办法,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办好,戴能祥,你马上派人到延安府城,购买玉蜀黍种子,有多少购买多少,三月份必须全部种下去,至于说种植的办法,我会详细写出来,桃花镇的三百人到了马鞍山村,人力方面是足够了,至于说消耗增加,咬牙坚持,明年收获季节就能够缓解了,有一点你要切记,所有来到马鞍山村的人,都必须参与劳作,好逸恶劳之人坚决不接纳,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着闲人。”

    李勇和戴能祥都是点头,既然吴帆徽做出了决定,他们就坚决执行。

    腊月二十六,吴缅清亲自到家里来,大概也是着急了。

    吴帆徽知道是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“谦珏,你怎么能够如此啊,桃花镇的近三百人,相当于我吴氏家族的人口了,这么多人,加上那些护院,还有回到马鞍山村的人,多大的消耗,怎么能够承受。。。”

    “谦珏,我知道你做出的决定,肯定是认真思索过的,可这么大的事情,你怎么就不和我商议一下,你可怜桃花镇的庄户人家,给他们一些粮食救急,完全可行,我也是会支持的,可接纳这么多人,太冒险了。。。”

    吴缅清显然是很急切的,其态度也在吴帆徽的预料之中。

    “族长,您放心,谦珏仔细考虑过了,马鞍山村能够容纳这么多人,谦珏做事情一定是认真仔细考虑过的,倒是有一件事情,谦珏想着提醒族长,家族的耕地,可以大量种植玉蜀黍,关于玉蜀黍种植的办法,谦珏在西安府城的时候,偶尔从一本书上面见到过,因为好奇,就记下来了,连续几年的灾荒,田地里面几乎是颗粒无收,若是能够大量的种植玉蜀黍,一定能够缓解灾荒的。”

    吴缅清看着吴帆徽,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他担心桃花镇的近三百人到马鞍山村,吴帆徽的压力太大,吴帆徽却想着种植玉蜀黍的事宜。

    这玉蜀黍,吴缅清也知道一些,山西也有种植的,不过产量太低,还比不上小麦,故而种植的人很少,再说吴帆徽是读书之人,怎么知道农耕稼作的事宜。

    “族长,谦珏说的是真的,玉蜀黍的确可以大面积的种植,关键是需要掌握种植的技术,谦珏在书上看到了,玉蜀黍种植最为要害的发芽率的问题,好多玉蜀黍种子种下去,根本就没有发芽,故而产量很低的。”

    吴缅清这下子真的被震惊了,玉蜀黍产量低的原因,正是发芽率太低,一亩地种下的玉蜀黍,发芽率还不到三分之一,这能够有什么收成,看样子吴帆徽是真的知道其中原因的。

    “谦珏,你真的知道怎么种植玉蜀黍吗。”

    “族长,这粮食的大事情,谦珏绝不敢妄言的,谦珏已经安排戴能祥等人,马上到延安府城去购买玉蜀黍种子,有多少买多少,谦珏到京师去之前,会将玉蜀黍种植的办法详细写下来,只要按照这种办法去种植,玉蜀黍的产量比小麦高很多的。”

    吴帆徽不可能知道玉米真实的产量是多少,不过他也要估摸一个数字。

    “族长,若是按照书上的办法种植,每亩玉蜀黍的产量,至少能够达到两石以上。”

    吴缅清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,每亩田两石的产量,这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,北方粮食产量历来都是偏低的,能够达到南方粮食产量一半就很不错了,春小麦产量能够达到一石就很不错了,若是玉蜀黍的产量能够达到两石,那真的能够解决大问题。

    连年的灾荒,米脂县五大家族都感受到压力,包括吴氏家族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吴缅清才明白了,为什么吴帆徽敢于接纳桃花镇的那三百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