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布衣青云 > 正文 第81章 唐军健儿

正文 第81章 唐军健儿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一千弓箭手和一千弩兵人人背着数十支箭矢,腰间挎着横刀。www.6zzw.com

    在数轮箭雨之后,前方收麦子的吐蕃士兵死伤甚重。

    唐军弓箭手和弩手不乐于这一区域,他们抱着弓弩,继续向前进,打击那些还没有上马的吐蕃骑兵。

    唐代军中常装备四种弩,一百六十步的单弓弩,二百步的角弓弩,二百三十步的擘张弩和三百步的伏远弩。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。

    弩箭威力、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,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。

    弩箭看似简单,实则难度还在弓箭之上。不仅需要臂力强壮的士兵,还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。

    唐军的军用弓箭也分四种,分别是长弓、角弓、稍弓和格弓。

    其中唐代长弓为步兵弓,威力巨大,主要装备在关西、陇地、凉州一带。

    角弓因为轻便,为骑兵的主要用弓。稍弓,短弓也,利于近射;格弓,彩饰之弓,羽仪所执。格弓和稍弓为禁卫军的主要用弓,稍弓也常装备在北方边塞。

    弓箭手使用五十斤(唐一斤相当于后世680克)到七十斤拉力的弓,不仅需要身体强壮的人,还需要最少两年的刻苦练习。

    拉七十斤到九十斤的弓,属于健儿,没有十年的苦练,根本不可能在战场上支撑。

    一百斤以上拉力的弓箭非常年训练可以使用,用者皆为大力士。

    一百五十斤的弓箭,在整个唐代历史上,也只有王忠嗣持有。

    唐代名将薛仁贵天生臂力过人,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神箭手,素有“三箭定天山”的美誉。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他使用的弓为多少斤。

    长达一里的战线上,布满了唐军弓弩手。

    在前进了五十步的时候,弓箭弩蹲在原地,不再前进。利用强弩和长弓的射程,或强弩上牙,或拉开弓弦。

    “嗖嗖嗖!”

    一支支弩箭、弓箭划破长空,收割着吐蕃士兵的生命。

    吐蕃士兵猝不及防,被这一轮偷袭,死伤上千人。

    但毕竟是好勇斗狠的吐蕃骑兵,很快就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已经有上千吐蕃骑兵骑上战马,冲向对他们有致命威胁的弓弩手。

    别看唐军弓弩手多,但重弩和长弓笨重,一旦被吐蕃冲入阵型,就是虎入羊群的结局。

    吐蕃骑兵气势汹汹,用腾盾做掩护,另一手执长刀,冒着射来的箭雨,策马前突。

    而唐军弓弩手面色从容,边射后退。

    但也只是退后二十步左右,继续射击。

    当吐蕃骑兵践踏着麦子冲至唐军弓箭手五十余步时。

    战马发出阵阵嘶吼,一瞬间人仰马翻。

    一名倒在地上的吐蕃士兵发现手掌和腿部疼痛。

    抬起手掌,发现手掌被一个扎马钉刺穿,血淋淋的。

    再看眼前,麦子的根部,密密麻麻的,全是扎马钉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身披锁子甲,他当场就会被扎马钉刺死。

    扎马钉有四个锋利的尖刃,随手一掷,三尖撑地,一尖直立向上,推倒上尖,下尖又起,始终如此,使触者不能避其锋而被刺伤。

    所以扎马钉自从诸葛亮发明之后,是中国对付戎狄骑兵的利器。

    深深的麦子有助于扎马钉隐藏。

    吐蕃骑兵在有扎马钉的区域冲击了十余步,便无人无马再能靠前。

    因为这十余步被扎马钉所伤倒地的战马有数百匹。

    “地上有暗器,快撤!”

    后方吐蕃骑兵不知前方状况,纷纷勒马。

    毕竟离唐军弓弩手还有四十步左右。

    有了前车之鉴,这四十步就如天堑,使吐蕃骑兵不敢迈进。

    “将东西两面唐军冲散,弓弩手不足为虑。”

    虽然被迎头痛击,但尚结息不会善罢甘休。

    他心中有骄傲、有自信。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就这样撤退。

    麾下还有三千多骑兵,完全有战胜积石军的实力。

    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骑上战马,分左右而击唐军长矛兵和刀盾兵。

    试图作用铁骑的优势,将唐军步兵阵营冲散。

    唐军长矛兵先前趁着吐蕃慌乱之际,已经刺死吐蕃上百人。

    见吐蕃骑兵大量冲来,他们不再前进。

    一个个大铁盾出现在长矛兵的前方,铁盾的上下有两个利钩,这种铁盾叫做钩镶,是配合长矛排列推进的利器。

    前方的长矛抵在钩镶之上,唐军徐徐推进。

    吐蕃骑兵离近之时,纷纷拿出马弓,向唐军阵型倾泻,企图打乱唐军阵型。

    可是唐军人人都披着铁甲,弓箭只射倒唐军少量,阵型依旧完整。

    唐军前方倒下,后方补上,训练有素。

    吐蕃骑兵冲向长矛兵的不到千人,而且几乎都是轻骑兵,自然不会傻到和排列整齐的唐军方阵硬碰硬。

    他们分为两股洪流,绕过唐军长矛兵,准备从侧翼和后方寻找机会。

    但是唐军长矛兵的后方和侧翼都有钩镶和长矛,使吐蕃骑兵一时无从下手。

    唐军的刀盾兵所携武器轻便,奔驰飞快。

    他们的目的是切断吐蕃骑兵的退路,完成“五转”的战斗结果。

    按唐朝奖励制度:以少击多为“上阵”;兵数相当为“中阵”;以多击少为“下阵”。

    按战争的结果分: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,为“上获”;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,为“中获”;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,为“下获”。

    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,综合起来,拟定“转”数。上阵、上获为五转;上阵、中获为四转;上阵、下获为三转,以下递减类推。

    积石军六千步兵,五百骑兵,击吐蕃五千骑兵。在以少胜多行列。若胜,为上阵。

    尚结息自能洞悉唐军刀盾兵的意图,下令麾下阻拦唐军。

    他们的退路只有一条,他不怕唐军,怕弱了己方士气。

    他坚持认为,吐蕃精骑不会输。

    刀盾兵非长矛兵,满身是刺。

    就在吐蕃骑兵即将拦截唐军刀盾兵的时候。

    上百名手持长斧、大棒的唐军从刀盾兵中跃出。

    他们个个强壮矫健,身材高大,披着重甲。

    百人为前锋,向吐蕃骑兵勇猛的冲杀过去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积石军中的敢死者,类似于汉末之时的陷阵营。

    面对吐蕃战马的冲锋之势,唐军健儿挥动大棒、长斧。

    “嘭……”

    一声声重响,掺杂着人马的惨叫。

    有的唐军健儿被战马撞飞,但是唐军重甲里面是皮革,皮革里面是绵,能缓冲力道。

    倒地之后立刻爬起,挥舞大棒,招呼吐蕃骑兵。

    有的吐蕃战马还没有撞过去,便被斧、棒加身,连人带马倒在唐军健儿眼前。

    吐蕃骑兵反击,但唐军健儿身披重甲,很少被杀死。吐蕃骑兵的脚步被挡住。

    (本章完)